本报记者 孙颖 李瑶 马婧 张骜 孙乐琪 张蕾
1月20日,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来到驻地报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今年全会实行闭环管理,虽然报到现场少了委员与记者“面对面”的采访环节,但委员们精心准备的提案通过电话、微信以及视频连线等“无接触”方式隔空传递,委员建真言谋良策的热情不减。
科学防疫 将健康融入城市政策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委员与病毒正面决战。来自医药卫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随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在抗疫的最前线作为医疗队长和队友们竭尽全力,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重危患者。李海潮说,新冠肺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新情况,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管理相关措施,并依据对传播规律的新认识,不断提升防控策略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疫情有效控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红利。”
来自妇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王以新是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这一年来,她一直在社区卫生防控一线工作。王以新说,疫情防控是全社会的事情。直接与居民面对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工作人员,应总结归纳出一套更加顺畅的处置流程,并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农村地区推广,让基层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据可循,更好地起到“前哨”作用。
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昕说,今年民进北京市委准备提交一份《关于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打造健康北京的提案》,建议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善健康城市与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的总体策略。要缓解人口环境压力,将健康融入城市政策,要改善资源配置状态,提供连续整合型服务,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响应,树立平战结合的总体安全观。
城市管理应下足“绣花功夫”
城市精细化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衡量标准。
“北京无障碍设施从量上来看已经很可观,但在质上还有待完善。具体来看,无障碍设施不均衡、不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的现象依然存在。”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刘岩举例说,部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远郊区等地的无障碍设施覆盖不足,公交车存在轮椅踏板、语音播报系统缺失等。为此,她建议,各部门应推动无障碍设施均衡化建设。
同样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还有来自致公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许槟。她多年调研发现,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导致衔接不畅是一些无障碍环境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建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标准先行”,进一步完善涉及道路、广场、公园、各类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标准,特别要细化对信息无障碍和社会服务无障碍的具体要求,提高环境的安全性、通用性、精细化、系统性,让全龄友好、无障碍使用。
探索网络安全“北京模式”
市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长期关注网络安全方面议题。他建议,应抓住“十四五”时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机遇,在北京市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将网络安全的占比提高至15%,并制定可落地、可衡量的措施,探索出具有示范效应的北京模式,推向全国市场,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筑牢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