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福达 金耀飞)在昨天举办的“两区”金融政策宣介暨城市副中心金融合作成果发布活动上,11项国家级、市级金融合作项目落地。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近30%,实现税收增长70%,金融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和广阔前景。
活动上,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揭牌,城市副中心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宣布成立,特色智能金融应用场景试验区启动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项目库发布,集中展示了“两区”建设金融领域最新成果,这标志着城市副中心在智能金融、监管科技、绿色投融资等领域实现多项“从0到1”的突破。
据了解,建设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是北京落实“两区”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联合实验室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由通州区人民政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会同城市副中心金融科技企业等共同发起设立,将聚焦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监管科技创新平台,探索形成覆盖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助力金融监管部门有效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同时为北京率先打造全国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和金融安全示范区域提供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引育等全方位、综合性的支撑,为京津冀开展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领域的协同合作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城市副中心上市企业培育基地是辖内首个聚焦企业上市服务的专业基地。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加大对“高精尖”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稳步推进辖内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年内共实现两家企业上市、两家企业IPO过会,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创历年新高。基地成立后,将探索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建设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上市服务平台,提供企业入库评估、上市培育服务、综合金融服务、政策服务落地、上市后动态跟踪分析等全生态服务,分层分级筛选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上市咨询、企业融资、上市辅导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企业上市服务生态体系,助力辖内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此外,特色智能金融应用场景试验区是城市副中心首个金融科技集中应用和展示的物理平台,市金融监管局将与通州区政府密切合作,持续拓展特色金融应用场景,同时建立应用场景发布机制,积极开展应用场景对接活动;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项目库是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项目库首期入库项目近2300个,融资需求总额超3800亿元,实现全国6省9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覆盖,并已初步建立起统一的第三方绿色认证评估制度,逐步实现绿色项目统一登记、统一评估、统一增信。
城市副中心在今年新引入“高精尖”产业项目48个,新设亿元以上企业186家,新设市场主体1.7万家,增长量居全市第三,注册金额增速居全市第一,展现出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银行业呈爆发式增长,内资银行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及存贷款规模近年来年均增速均高达20%以上。
据介绍,2021年,城市副中心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统筹做好制度设计,推动发布城市副中心国际金融港建设方案、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和鼓励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为各类金融机构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
相关新闻:
四大国有银行将在城市副中心建设首批四家自贸区支行
本报讯(记者 金耀飞)在昨天举办的“两区”金融政策宣介暨城市副中心金融合作成果发布活动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在城市副中心建设首批四家自贸区支行,将结合各行特色,加快打造适合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区组团创新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当天,通州区政府分别与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将全面支持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在城市改造、产业提升、跨境金融等方面深度合作。据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张展介绍,工商银行近年来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质效和承载能力,已累计为城市副中心审批项目63个、支持金额1060亿元,满足了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
未来五年是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张展表示,工商银行将发挥资金、渠道、科技等综合优势,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改革发展的大文章,深度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支持“两区”建设方面,工商银行将在城市副中心设立自贸区支行,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为自贸区开发建设主体、自贸区内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金融服务。此外,将围绕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特色小镇等,为园区开发、入园企业提供“贷、债、股、代、租、顾”六位一体的全融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