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56期 >2020-12-31编印

300余台大型机械矗立如林 2800名工人往来穿梭 单体建筑月度建安投资超10亿元
城市副中心站开启“副中心速度”
刊发日期:2020-12-3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TJS_9044.JPG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刘薇

300余台大型机械矗立如林、2800名工人往来穿梭、单体建筑月度建安投资超10亿元……寒潮中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奋战景象。

记者昨天从副中心工程办了解到,截至12月底,城市副中心枢纽站01、02标段地下连续墙顺利闭合,为项目围护结构施工向支撑体系施工工序转换创造了条件。

副中心速度:单体建筑月度建安投资超10亿元

“大干120天,全力保投资”的巨幅展板标语下,中铁建工集团项目经理魏永刚正忙着调遣人员,调动机械。自项目开工以来,魏永刚每天都“长”在了工地上。“一个片区有多少根钢柱结构,需要多少配件,都在我的脑子里。” 魏永刚骄傲地说。

为将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降至最低,项目建设单位一手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狠抓工程建设进度和安全质量,自9月1日开始,开展了“大干120天,全力保投资”活动。从设计、施工、监理三个方面细化出120天内的57个目标节点,逐一督促落实,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该项目属于“超深、超大”地下空间结构施工,面临着组织难、安全风险高等严峻挑战,为确保工程进度按期推进,参建各方集思广益、共同发力,组建专家团队专题攻关,召开了79场专家论证会,组织了31项技术攻关,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资源配置,还实行了“人员轮休、机械不休”工作制。“短短3个多月时间,我们完成了工程单日建安投资从300余万到3000余万的突破,至12月更是实现单日建安投资超4000万的奇迹,创造了单体建筑月度建安投资超10亿元的‘副中心速度’。”王成说。

协同发力才能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作为项目的主责协调部门,9月21日起,我们派专人每天到施工现场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梳理形成每日工程建设计划大表,确定每日工程量任务指标,督促参建各方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文明施工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不停工、不降速。”副中心工程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部部长贺毅说, 项目在推进中大胆创新,利用广渠路东延工程综合管廊路由优化城市副中心站配套电力隧道规划方案,节省电力改移工程工期约1.5年、节省投资约4.3亿元。

“盖挖逆作”:先搭房顶后建房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周期为5年,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区域能够从东部各区到天津、河北,甚至是环渤海,对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车站结构上看,地下一层设有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出租、网约车的落客接驳场站,以及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地下二层为城际铁路候车厅、出站厅,地铁6号线站台,以及服务三条地铁线的换乘厅;地下三层为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规划平谷线、地铁101线站台。

如此复杂的结构,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北京城建集团技术质量部部长刘全军告诉记者,考虑到“超深、超大”基坑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项目采用了“盖挖逆作”法施工。“由于项目是地下三层结构,基坑周边临近大量市政管线、建筑物,需要将常规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的次序颠倒过来。所谓‘盖挖逆作’,就是先支柱子搭房顶,最后是地面和墙面施工。” 刘全军说,目前工程已经完成负一层的土方开挖,现作业面槽深8米,在该作业面完成桩基施工之后,会陆续建设负二和负三层,开挖至坑底深度将达到32米,加之基坑东西长达1.8公里,宽达300米,土方开挖量预计达到1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挖出7个昆明湖。

严把质量关:“屋盖”钢构件都有“身份证”

“看那边,正在进行的就是逆作钢管柱吊装。”顺着刘全军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根长约35米的钢管柱被两台履带吊慢慢提起,移至逆作桩孔上方,而后采用HPE插柱机缓缓下放到桩内。刘全军说,钢管柱每根重量约35吨,受运输条件限制被加工成2节运到工地,然后再进行对接拼装。在正式下放之前还需要钻孔、吊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等多个步骤,工序繁多,质量要求高,单台机器需要3天才能完成一根柱。

据了解,像这样的巨型钢柱,01、02标段要施工643根,目前已累计完成241根,这些“钢筋铁骨”,将撑起站房的主体结构和框架,也为后期逆作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柱吊装已经是困难重重,但这对于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来说还只是个“前奏”,真正的“重头戏”是“屋盖”的钢结构施工。“‘屋盖’的钢结构施工不仅跨度大,构件多,体量大,而且拼接复杂,技术难度高,因此在安全、质量和精度把控方面,少不了智能化技术全程保驾护航。” 刘全军介绍,未来“屋盖”上面每个钢构件都会有代表其身份证明的二维码标识,扫描后不仅能实时直观了解构件的三维立体模型、安装位置、截面尺寸、构件重量、制作资料等信息,还能通过记录焊缝对后续质量进行追溯。在这一基础上,施工作业还会通过BIM及信息化手段,加大装配构件工厂化加工比例,降低现场拼装焊接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从而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为交通枢纽工程交付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除了已经导改完成的芙蓉东路,还需要导改三条道路,及不同产权单位的水、电、气、热等34条管线,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涉及DN500次高压燃气管线需要改移,该燃气管线为城市副中心区域的燃气主气源,为区域的居民用户、多个工业用户、供热厂及环球主题公园供气。为了不影响副中心区域供气,DN500次高压燃气管线的接线作业将采取“不停输封堵”技术,不仅安全、经济,而且快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