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55期 >2020-12-30编印

目之所及皆是变化 心之所向满是欣喜
普通群众成为“新闻发言人”讲述城市副中心新生活
刊发日期:2020-12-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陶涛 实习记者 陈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昨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我看副中心变化”新闻发布会。与以往发布会不同的是,这次的新闻发言人,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副中心的9位普通群众代表。他们既是城市副中心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城市副中心美好未来的共享者。

从他们的故事里,不仅可以看到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看到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带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可以看到城市副中心群众拼搏奋斗的火热场面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人民群众的深刻理解、广泛参与和倾力支持,汇成了城市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4-苏学军.jpg苏学军 永乐店老槐庄村文化活动室工作者

美丽城市副中心 看看咱乡村

老槐庄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环境优美、街道整洁、邻里和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几年我亲身经历了村里的巨大变化。

建设美丽乡村,第一任务就是拆除村里的私搭乱建。2018年前,村北口商业街上的各种店铺门脸多是农户自己盖的后背房,是典型的违建。

村里的动员小组多次跟大伙儿做工作,可连着三天没一户签字。第四天,村干部马连江主动提出:“我是村干部,就应该带头儿。国家下大力气建设新农村,咱个人也得做贡献。”

随着机器的轰鸣,马连江家的后背房拆除了,看着村干部有红本的房都这样带头拆了,很快大家都签了字。

拆违建、修围墙、建小公园,村里改造热火朝天,后来又把一个垃圾坑改造成了占地27亩的老槐庄村大钱坑食用菌主题公园,实现产业和观光旅游一体化建设。以后大伙儿来我们村,既能采摘食用菌,又能住老槐庄村农家院、食用菌主题民宿,看主题文化展览馆。

我现在还开了抖音和快手号,打算以后带大伙儿一起开直播,拓宽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感受咱城市副中心农村的美景和农民的精气神儿。


4-张西芬.jpg张西芬 五彩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

与城市副中心同成长共翱翔

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这对于经营了20多年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2018年,在政府支持下,合作社进行了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技术革新。

互联网传感反馈太神奇了,可以及时发现农作物的异常,科学精准把控品质。而且,经过数据监控和收集,便于农产品追根溯源。

今年,我们又为系统升级,在家里拿起手机就可以控制大棚,特别方便。我们还建了一个联动温室大棚,占地足有十亩,种满了菠菜、荠菜、茴香、香菜……效果好的话,这个机械化智能化大棚将在社员中推广。

除了销售蔬菜水果,合作社还多次举办蔬菜种植与科普亲子活动。光是去年,合作社就累计接待了1000余人的参观体验,社员总收入提高了50多万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

农民们的新时代梦想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一步步扎了根、开了花。转型挑战让大家把握住了历史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会把日子过得更有奔头儿!


4-周凤杰.jpg周凤杰 北苑文化志愿者

一名退休教师在城市副中心感受到的文化范儿

我在通州生活了9年,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这些年来,城市副中心全民阅读和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展示了厚重的运河文化底蕴。

就拿我们北苑街道来说,阅读文化活动数不胜数。去年红色经典诵读培训中,学员们虽多是五六十岁的人,但诵读出了意气风发,读出了伟大革命者崇高的心灵光芒。这批学员很快就成了各社区的阅读推广人,有的还引导孙子孙女朗诵,家庭的读书氛围更浓郁了。

遍地开花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世界,也记录了时代风貌。抗击疫情中,大家纷纷用诗歌、剪纸、歌曲等形式为逆行者助力。看到狂风中值守的值勤人,我非常感动,创作了《雪花》一诗:

风儿说:

你看那雕塑般伫立的守护者,

心涌暖流,手连爱潮,

掀起一片片阳光似的热浪!

雪花说:

我要轻轻抚摸他们冰凉的面庞,

化作春水,

浸润他们的大爱无疆!


4-张杰.jpg张杰 北投集团通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一把尺子量到底 “拆”掉村民心中疑虑

作为北投集团第一批派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者,我参与了潞城办公区和东方厂周边棚改项目共25个村、2万多人的拆迁安置任务。我深切感受到,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目之所及皆是变化,心之所向满是欣喜。

2017年东方厂棚改拆迁的一天早上,指挥部突然来了不少村民,说我们执行政策不公平。眼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我主动带头站到村民面前说:“我们作为城市副中心征拆工作的责任人,自愿接受大家的监督,一把尺子量到底是我们的原则,给百姓办实事是我们的做事准则,我们绝不让任何一个老百姓的利益蒙受损失!”敢于担当的态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我们立即组织再次入户解释政策,真正“拆”掉村民心中疑虑。10天后,9个村1万余名村民全部签约,我也因此获得了“荣誉村民”称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副中心人”。至今,那金灿灿的“荣誉村民”证书还一直放在我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如今,数万百姓从低矮破旧的蜗居欢欢喜喜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孩子们在鸟语花香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开心地嬉笑玩耍,老人们在碧波荡漾的大运河边悠闲地钓鱼晒太阳……百姓居住环境彻底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我心中无比骄傲。


4-李静.jpg李静 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党总支书记

城市副中心建设 重面子更重里子

作为一名通州区的居民和社区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副中心建设不仅重视城市的“面子”,更重视“里子”。

管线老化、上下水堵塞、私搭乱建、楼顶漏雨……城区的楼房大多已经二三十年了,普遍存在问题,居民特别盼望这些老城问题尽早解决。

居民盼望的,正是城市副中心所做的。老城双修启动以来,以我们社区为例,今年小区已进行部分改造:楼顶防水,楼体粉刷,外加保温层,楼道管线入槽,安装扶手……老房子保暖又漂亮,再也不用担心“跑冒滴漏堵”了,居民都说这不像改造的,简直像新建的一样!我们回访调查发现,原来个别门窗、暖气不太好的住户今冬室内温度提高了十度,老人们说:身上暖了,心更暖了。

除了楼体改造,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持续提升,社区居民开玩笑说:瞧瞧,我们老城的房子,房价都高了。今年,社区还建立了“议事厅”,成功解决了安装电梯、安装天然气、物业引进等问题36件。

我想,多解决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就是社区工作者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做的最踏实的工作。


4-赵立.jpg赵立 特斯联科技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与城市副中心一起高质量蓬勃发展

2019年初,特斯联科技集团将总部外迁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完成了工商注册和税务落地“双落户”。

转眼一年过去了,集团落户之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面对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落户政策、文件和流程,毫无经验的我们真有点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城市副中心的“企业服务管家”及时出现,为我们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当时集团还没有办公场地,无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创新推出“新建楼宇住所证明”,我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大大缩短落户时间。

一年来,我们还有幸赶上了城市副中心密集出台的各项优企惠企政策。尤其是2019年正式发布包含“前奖励+后补贴+企业服务”三大类政策文件的“通八条”实施细则,今年集团就切实享受到了这些政策带来的实惠。

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城市副中心又雪中送炭,及时兑现了“前奖励”资金600万元给我们。相关部门更是结合疫情实际,将原本由多个委办局分别审批的手续合并为“一个窗口、一个人员、一张表格、一个小时”全部办结,以最快的速度将奖励资金划拨到企业账户。

未来,我们将发挥集团在海内外建立智慧城市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到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来,与城市副中心一起高质量蓬勃发展。


4-许菲娜.jpg许菲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副中心”是一种生活品质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编导和记者,也是一个北漂的南方人。

2013年,我搬到了通州区,透过车窗远远望见大运河,一下子有了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北京也有这样的江南吗?从小就在闽江边长大的我突然在这里找到了在老家福州的感觉,义无反顾地选择把家搬到了这里。

由于工作忙碌,远郊旅行和郊野运动对我来说曾特别奢侈。在城市副中心,我找到了自在的生活方式,在运河边边跑步边写稿、边思考边联络。疫情期间我还带着一些孩子在运河体育场开启户外幼儿园模式,大家一起运动、学习。我年近70岁的妈妈也到运河边跳操,还跳出了运河湾快乐健康操队。很多叔叔阿姨都说,挨着大运河活动,身体和心情都好了。

这几年,我见证了这里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的不断集聚和优化。通过镜头,我也记录着城市副中心变化的方方面面,其实我早已把这里当做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把这里的“首都效能+江南品质”传递给大家,让更多人了解城市副中心。


4-杨平.jpg杨平 玉桥街道玉桥东里社区党总支书记 全国先进工作者

共同缔造幸福城市副中心

2003年,我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17年来,我见证了基层社区工作的发展,也见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蒸蒸日上的百姓生活。

疫情期间,通州第一例患者就在我们辖区,这户人家除6岁的孩子外都需住院治疗。我一边安抚家长情绪,一边多方协调,超过6个小时的沟通后,终于妥善解决了孩子的照料问题。社区里几位老党员自发坚持清晨防疫值勤,众志成城实现了社区性传播零发生。

我们玉桥东里社区邻里关系像四合院一般温暖融洽,居民在楼门长的带动下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家的装饰品美化楼门。楼门文化发源于通州,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城市副中心建设特有的品牌文化之一,近年来还吸引了香港、台湾、西藏、上海等地区的人员前来参观学习。

当发现社区青少年寒暑假教育管理存在空缺,我们组建起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开展社区“青少年六小实践活动”,吸引了很多群众投入工作,还在全市推广。如今,我们社区已有17个志愿服务组织,居民通过志愿服务以自己的方式助力城市副中心建设。


4-郭建华.jpg郭建华 通州区文联摄影协会会员

镜头定格“水韵林海 千年绿城”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通州人,同时也是中国摄影家联盟摄影师,我在20年间跑遍了通州的大街小巷。如今,我和我的摄影师朋友都有同样的感受:以前是满处找景儿,现在是一步一景儿、四季有景儿。

新建规模宏大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历史悠久的西海子公园、临河而建的运潮减河公园……众多大小公园串联起来像是城市副中心的一条“绿色项链”。遍布城区、居民区、乡村的口袋公园也各具特色。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次路过东方化工厂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现在化工厂变成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张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名片”成为周边居民周末休闲的热门景点,也成了我日常摄影的打卡地。西海子公园也从原来的“光秃秃”改造成“绿油油”,景点极具特色。

我老家在台湖,台湖公园有一座恰似鱼形的景观桥呈“S”形横跨湖面,名叫“长虹鱼跃”。登桥眺望,随着曲线变化可以看到湖中别样的风景。这座景观大桥传统文化寓意浓厚,形式又非常现代,特别上镜。

这几年,我透过镜头看到家乡越来越绿、越来越美:绿的是森林入城心旷神怡,美的是满城公园美不胜收。

我爱我的家乡,我将继续用镜头记录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巨变,为城市副中心留下珍贵的回忆。


本版摄影 记者 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