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南街路口,一位文明引导员在寒风中引导行人安全出行。记者 唐建/摄
调峰锅炉:确保居民室温达标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记者昨天从通州区城管委能源办了解到,针对此次持续降温的寒潮天气,目前全区97家供热企业均已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增加供热负荷。在此基础上,供热部门24小时实时监控全区热网运行,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供热运行参数,加强各热源点的联网调控,统筹全区热量调配,全力以赴确保居民室温达标。
昨天早上4时许,天还没亮,室外寒风呼啸。京能集团北京热力华源通州分公司竹木厂热源厂内一片忙碌,运行人员抓紧时间检查水泵、系统压力、流量……操控间里,司炉工按下按钮,依次启动两台调峰锅炉。“为应对极端天气,我们提前联系三河电厂,加大热源的输出。同时,我们启动了两台调峰锅炉以弥补热量的不足,确保老百姓室温达到20℃左右。”北京热力华源通州分公司调度中心主任孟彪解释说,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尖峰锅炉”,调峰锅炉是在热量不足时进行调峰,弥补热量需求。
“寒潮来袭,我们已将二次回水温度相应提升2℃-3℃。”在北燃通州供热厂,一名工作人员通过观火孔查看锅炉内部燃烧情况。隔壁的控制室内,两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时监控锅炉供水回水热量、压力、锅炉温度等各种数值。电子大屏幕上显示,此时锅炉出水温度已达到112℃。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电脑调控,水温还在继续上升。与此同时,北燃通州供热厂附近的群芳二园,供水温度已经升到51℃,比前一日提高了2℃。
通州区城管委能源办要求各供热企业在寒潮天气下优先保障供热需求,协调解决发电负荷,确保尖寒期发电负荷充足,保障热源供应正常。同时,做到提前预判、提前升温,进一步提升供热质量。
“柠檬黄”:寒风里守护出行安全
本报讯(记者 田兆玉)昨天早晨5时,文明引导员张革男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出家门,他要在6时30分之前赶到小街路口。城区的主要路口、公交站台和地铁站台,每天的早晚高峰时段,都能看到他和同事们的身影。身穿黄制服,头戴小黄帽,他们被市民亲切地称呼为“柠檬黄”,主要负责引导过往行人和车辆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6时15分,张革男提前到达值勤岗位,呼呼的寒风直接拍在脸上。随着寒潮来袭,北京进入“速冻”模式,“前一天晚上我们已经收到通知,在路口值勤时注意防寒保暖。” 张革男说。身为路口中队长,他每天要穿梭在17个路口进行工作巡查。6时30分,队员们陆续到岗。北风呼啸,滴水成冰,7时,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多了起来,寒潮中的早高峰开始了。一手拿警示牌,一手做引导手势。张革男和同事们一起,驻守在路口守护市民安全出行。
“先生您好!为了您的安全,请您耐心等候,谢谢您的配合。”大风中,看到有人不愿等待红灯,张革男急忙上前劝说。
两个小时后,早高峰结束了。“今儿还真是够冷的,刚才站岗的时候真不觉得,这会刚感觉出冷来。”张革男叮嘱大家注意保暖,千万别冻感冒。
目前,通州区共有文明引导员468人,负责17个主要路口、47个公交站台、16个地铁站台的交通文明引导工作,全年为市民提供46.5万小时服务,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环卫驿站”:暖环卫工人心窝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寒潮来袭,室外虽然天寒地冻,但位于杨庄北里的一处环卫驿站却温暖如春,一杯热水、一张座椅,让每天户外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暖了心窝。在城市副中心,像这样的环卫驿站已经有62处。
环卫工人郭青海每天一早从家里出来,先是清扫辅路,然后擦洗果皮箱,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水杯里的热水早已冰凉。“有了这个休息站,我们能少受很多罪。”郭青海说,就算遇上大的风雪天,夜里还能在休息站吃上热乎乎的饭。
通州京环公司工会副主席李元科向记者介绍,通州京环公司利用有限的环卫资源,设置了62处环卫驿站,不仅免费提供热水和休息区,还可以让环卫工人免费使用微波炉加热饭菜。
供暖“神医”:管道中“妙手回春”
本报记者 冯维静
气温下降,供热给力。昨天一早,北燃通州供热公司接到了一份特殊的12345工单,内容不是表达诉求,而是特意表扬供暖工人帮助居民解决了供暖的大问题。
“我家供暖问题是我的心病,一到冬天就犯愁,第一次感受到暖气这么暖和,刘师傅可真是‘神医’!”昨天下午,翠屏北里的曹阿姨将一面绣有“心系百姓寒冬送暖,尽职尽责服务贴心”的锦旗亲自送到了北燃通州供热公司。
曹阿姨口中的“神医”是北燃通州供热公司班长刘长河,58岁的他从事供暖工作34年,有着丰富的供暖维修经验,用户供暖的大事小事、疑难杂症总能“药到病除”。
这不,昨天一早,住在翠屏北里2号楼的曹阿姨就打来电话说自家暖气不热了。“说一下具体位置,我马上就去……”接到公司客服调度的电话,刘长河挎上工具包就赶赴居民家中。
“您好,我们是翠屏北里换热站的,来您家帮您维修。”在上门查看住户家里供暖设备及管道情况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排查。搬起五六十斤重的井盖,刘长河踩着管线爬进了阴暗狭窄的热网维修井,找到要调节的管道阀门,反复进行热力调节,“这栋楼里住户反映温度不够,给他们调完管道家里就能暖和了。”
不到半小时,曹阿姨家里温度上来了,看着刘师傅忙前忙后,她感动地连连道谢。室温上来了,小区里居民纷纷向刘师傅竖起了大拇指,说一定要拨打“12345”表扬刘师傅一番。面对居民的热情,刘长河反而着急地说:“不用不用,别占用热线讲这个,我这么做都是应该的!”
“随叫随到,这个供暖季我快把家安在了换热站。”刘长河说。换热站就是把由热源厂产生的高温热水传输到各个居民小区管网中的枢纽,与住户连接最为紧密。像刘长河这样的维修人员还有很多,他们肩负着巡查设备、查漏水、维修漏电、调节热网平衡、夏日检修维修等诸多工作。正是用这份为温暖坚守的责任感,才换来了用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