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窗口延时服务、压缩企业开办时限、拓宽便捷办税渠道……近年来,通州区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资料图) 摄影 记者 唐建
本报记者 陈施君 实习记者 陈潇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连续2年在全国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十四五”期间,作为世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板城市,北京市将再推哪些大手笔和新动作?昨日,北京市举行“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营商环境改革
“照后减证”、简化审批事项明年底破百
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近期本市将推出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包括277项改革措施。具体来看,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文件要求,就其中涉及地方事权的114项重点任务予以细化。
其中,围绕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本市将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自贸区力争达到150项。
同时,继续对标国际先进一流经验,深化纳税、跨境贸易等方面改革。比如,在纳税领域,推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5税种合并申报,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合并申报,减少纳税申报次数4次。在跨境贸易领域,进一步压缩进出口贸易整体通关时间,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本市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率先实行医疗线上线下同类业务“同审批、同发证”、网络游戏“先上线、后备案”等审批方式;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对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的行政许可,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中,还将固化北京市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举措。例如,本市将固化疫情期间海关便企查验措施,继续实施预约、延时、下厂、入库等“灵活查验”方式,允许企业采取委托或不到场等“无陪同查验”,减少企业货物搬倒和查验时间。
戴颖说,过去三年来,北京市接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破解了一系列关键难点问题。“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编制“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这也是北京市首次编制营商环境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将以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为契机,继续以增强企业群众更多获得感为目标,以服务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为重点,着力营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服务中小企业
明年将认定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就未来五年如何服务好中小企业,市经信局副局长崔旭龙介绍,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本市将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升级,加强中小企业梯队建设。2021年,计划新认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向国家申请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同时,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并通过上市培育、服务券支持等“专精特新”服务包,打造贴合中小企业特质的发展环境。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本市还将持续强化中小资金和中小基金的支持引导作用,深化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融资中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等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区域股权市场改革,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板”。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深化了普惠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同130余家金融机构合作,年撮合投融资额80亿元以上,综合担保费率自2015年2.5%降至当前的1.8%,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8万亿,同比增长14.4%,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5%,同比下降41.2个基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830.1亿元,同比增长27.7%,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7%,同比下降126.6个基点。全市共发生股权投资1138例(占全国20.7%),股权投资金额1402.1亿元(占全国23.2%),股权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地区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达到1084家,累计融资1193.67亿元(占全国22.87%)。
“十三五”期间,本市也通过促进小企业创新投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优化知识产权培育环境、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等加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今年给予48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16亿元的研发经费支持,并给国内、国外发明专利进行补贴和奖励共6800多万元。试点开展知识产权保险,为142家科技型企业1660件知识产权投保。
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崔旭龙介绍,本市将加强工作统筹,打造市区联动、政策集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服务便捷、一网通办的更加完备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惠企政策也将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政策触达、解读、申报、兑现效率,推动普惠性政策的免申即享。同时,以服务统筹为重点,整合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专业服务;建设“专业服务资源库”,制定统一的服务商质量考核和服务跟踪评价机制;推动服务资源上云上平台,开展服务标签标定,根据企业画像进行精准匹配和主动推送,对服务触达、交易、满意度等进行跟踪评价。
此外,还将建立涵盖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中小企业的定期跟踪和服务包制度。打造涵盖政务数据、金融数据、企业信用数据和社会数据的中小企业综合大数据体系,打破“数据孤岛”,基于市大数据系统实现部门间数据汇聚和共享。开展数据二次开发和有效利用,让中小企业“一次填报、多次复用”“一方审核、多方复用”。
不动产登记便利
明年起推行在京买房“全程网办”
市规自委副主任肖平介绍,从1月1日开始,本市将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全程网上办理,不必再去登记大厅。
据介绍,本市在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方面,持续推动综合窗口业务集成办理。2019年,北京市各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置综合窗口,一站式集成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业务,实现企业、群众房产过户登记跑一次路、进一个门、交一套材料、一个环节、一天办结。同时,企业间存量非住宅房屋转移登记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应用区块链技术,主动将高频业务的应急举措变为常态化服务,实现多项业务网上办。
肖平介绍,“全程网办”登记模式改革将进一步扩大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同时提升不动产登记领域无纸化办公水平。探索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证照,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在该领域的政务服务体验。“从1月1日开始,本市将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网上办理,可以不去登记大厅。”
2019年,本市出台《关于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聚焦低风险项目,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精简、重组、下放,同时搭建“一站通”系统,实现“一网通办”。新政施行后,建设单位体感环节只有5个,15个工作日。2019年底,本市又发布《关于完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意见》,扩大范围,增加类型,延伸改革红利惠及面,进一步将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从2000平方米扩大至10000平方米,类型在新改扩建基础上增加了装饰装修,并进一步压缩施工许可时限。文件发布后,建设单位体感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
2020年,本市相继发布两个文件,将低风险项目规划许可与施工许可合并,同时在5000平方米以下项目中试行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至此,低风险项目建设单位体感环节只有4个,11个工作日。截至12月21日,“一站通”系统核发规划许可证的平均时限为2天,核发施工证的平均时限为1天。
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近年来,本市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六稳”“六保”,大力推进“减审批、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刘强介绍,本市建成覆盖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2%的事项“全程网办”。
数据显示,本市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压减比例均超过7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减至0.21次。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企业设定证明全部取消,清理规范银行设定证明19项和企业上市证明16项。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跨境贸易、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进告知承诺改革,实现线下当场即办、线上半天办结。清查整改隐性壁垒200余项。在部分区和部门试点推出44项备查事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创新,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不断提升。本市建成覆盖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在首都之窗的政务服务栏目,设立的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个人用户总数2040万,企业用户数210万。与此同时,实现138项事项“跨省通办”,178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京津冀+雄安”四地网上通办。400余项区块链政务服务落地,平均减材料40%以上,实现“链”享数据减材料、“链”通业务省时间、“链”上服务促复产。建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国际版,8种外语推出投资、留学、工作、生活、旅游五大场景服务。
在全面实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方面,全市各级政务大厅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5%以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96%以上“一窗”无差别受理。同时,在全市推行“早晚弹性办、中午不间断、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大力推进无障碍政务服务环境建设。
为提高企业融资便利性,市政服务中心还建立续贷中心、确权融资中心以及全国首个首贷服务中心,今年4月1日正式运行。“目前,首贷中心进驻了22家银行、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等配套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确权、担保、租赁、保理、小贷等金融服务。截至12月21日,首贷中心申请登记的企业已经超过一万家。”刘强介绍,首贷中心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服务,截至目前,首贷中心通过审批金额294.01亿元。
畅通企业准入通道
让网上政务像“网购”一样便利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方葆青介绍,今年市场监管部门探索“一网申请,同步受理、一次办结”的“证照联办”新模式。目前,“证照联办”业务已上线试点运行。
方葆青说,“十四五”期间,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本市将继续提高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程度,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发票推广和电子印章应用方面下功夫,让企业开办实现“无纸化”“零见面”。一方面,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申请人通过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不但可以领取电子营业执照,还能同时获赠一套五枚电子印章。另一方面,逐步推广电子印章,推行电子发票全覆盖,探索开立银行账户更便捷的措施。同时,在优化“e窗通”用户体验上,也将针对网上办理的特点,进一步打通网上办理“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难点,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功能,让网上政务像“网购”一样便利。
在完善以信用承诺制为基础的商事登记体系方面,本市也将结合即将出台的《商事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
下一步,本市还将进一步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实现准入又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