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丽君 通讯员 裴新军)查经营资质、环境卫生;查人员健康、器具消毒;查进货来源、原料质量……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餐馆开展不间断随机检查,用最高的工作标准守护餐饮食品安全。
日前,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怡乐中路,对道路两侧的几十家餐馆进行检查。在一家经营羊棒骨的连锁餐馆,执法人员向餐馆负责人出示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后,直接奔赴餐馆的后厨,在检查食材进货来源时发现,该餐馆所使用的部分冷冻羊肉由新西兰进口,但其外包装上却没有进口冷链食品必需的电子追溯码。餐馆负责人拿出手机,向执法人员出示该批次进口羊肉的核酸检测报告以及报关单、供货方营业执照、进货票据的照片。“按照规定,所有经营、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必须将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信息上传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该餐馆虽然能够提供所使用的进口冷冻羊肉所必需的文件资料,但仍要严格执行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平台,确保该商品的有效监督和及时追溯。”执法人员要求餐馆立即停止使用,尽快完成平台上线和信息上传工作。
在隔壁餐馆,执法人员逐一查验了食品安全要求的执行落实情况。在发现该餐馆新招录的2名食品加工操作人员不能提供健康证后,执法人员当即要求餐馆将该两名员工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在未取得健康证前不得上岗。
当天上午,该路执法人员共完成5家餐馆的检查工作,发现所有餐馆都做到了持证持照合法经营,食品原料规范进货,器具消毒和环境清洁要求得到了严格落实,但也发现自制调味料标签信息不全、食品半成品随意堆放等问题。执法人员批评指正后,监督涉事餐馆把所有的问题现场予以改正。
据了解,目前全区共有餐饮单位5387家。今年,区市场监管局在做好餐饮单位复产复工帮扶服务的同时,加强对辖区餐饮单位的全方位、全覆盖式检查,用最高的工作标准严格守护广大市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5月至今,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330户次,抽检食品样品1548组(件),发现不合格食品32件,查处经营销售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2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