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1期 >2020-11-16编印

镜河北段工程即将开工
城市副中心明年将再增一条生态景观带
刊发日期:2020-11-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1-3.jpg

位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的镜河南段,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 通讯员 汪丽丽)昨日,记者从北运河管理处获悉,镜河北段工程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日前,镜河西侧北段围绕路县故城遗址的设计方案已获批复,镜河北段工程80%位于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新增水面4万平方米。该工程计划2021年建设完成,届时副中心将再增一条生态景观带。

镜河北接运潮减河,南连北运河,是重要的排水、蓄涝与景观河道。其全长3.7公里,以兆善大街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其中,南段长2.4公里,2018年10月完成改造。镜河前身叫丰字沟,起初是灌溉农田用的水渠,是一条由南北走向的主干和三条东西走向的支流相交而成的排洪渠道。两年来,通过蓄水、绿化、治理等一系列举措,这条昔日的排洪土沟如今已变成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风景河道,水域面积达16万平方米,蓄水量约25万立方米。

为了让镜河始终保持清澈洁净,水务部门多措并举,首先要稳定水质。“对于河水来说,威胁之一是周边的面源污染。”北运河管理处生态环境科科长杨子超解释,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会携带地面及绿地中的污染物进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为了让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IV类标准,镜河配备了一套“秘密武器”。

在镜河的两岸,设置了不少雨水箅子,它们是“拦截”雨水入河的重要防线。在开挖河道时,水务部门就在河道两侧配套设置了专门收集雨水的暗涵和雨水箅子。一旦发生降雨,地表径流首先通过雨水箅子进入暗涵,与河道下游一处地下泵站相连。该泵站除排洪外还兼具污水处理功能,所有含有污染物的地表径流都要在此过滤,滤去污染成分后变成优质再生水,在非降雨日回补河道。此举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强化雨水利用,既节约水资源,又确保面源污染不入河,可谓一举两得。

河道里有了干净且丰富的水源保障,水生动植物才能有赖以生存的环境。

镜河的水深多在0.5米到2.5米之间,呈现深潭、浅湾、急流区和缓流区等复杂生境,这给多种水生动植物营造了丰富的生存环境。水面之上,荷花、黄菖蒲、水葱、千屈菜、鸢尾等挺水植物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水面之下,苦草、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与鱼虾河蚌相伴;河床底部,卵萝卜螺、环棱螺、中国圆田螺、纹沼螺等底栖生物,默默无闻地甘当水底清道夫,改善着镜河的水生态环境。

由于镜河的生态环境还在初步构建期,河水全部采用再生水或处理后的雨水。

北运河管理处主任李京辉告诉记者,一旦水质监测发出预警,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强化水面打捞和保洁,优化生态调度、加强穿流及补给。同时,向河道内投撒生物制剂抑制藻类生长,防控水质恶化。

另外,北运河管理处还采用增殖放流方式促进河道生态恢复。目前,已向河道内投放鲫鱼、白鲢、花鲢等700余公斤的鱼苗。“投放鱼苗能快速补充水体中的生物链缺失,同时通过营造复杂的生境系统,促进更多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生物群落的健康循环。”李京辉介绍。

经过两年的治理,南段镜河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均已初步显现。目前,镜河西侧北段围绕路县故城遗址的设计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将于2021年建设完成,此次获批的镜河北段工程,将新挖河道1.3公里,北接运潮减河、南端与镜河南段连通。新建水闸1座,新建排水暗涵0.4公里。镜河北段工程的绿化方案将与遗址公园景观绿化一期工程统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