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中,消防员奋力铺设水带。
百米携水带障碍跑是消防员每天的“课程”之一。
架梯训练。
地铁“火灾”实兵模拟训练。
空气呼吸器佩戴是消防员们经常考核的内容。
无人坦克不仅可以代替消防员进入火场灭火,还能探测火场毒气。
绳索攀爬训练。
水域救援演练。
消防员辅导物业人员正确使用消防水带。
本报记者 陈施君 徐清
“一、二、三、四!”嘹亮口号响彻云霄,这里是通州区商务园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一天训练的开始。
4层楼,一根绳索,徒手攀爬,16秒;窄窄的独木桥,100米携水带障碍跑,18秒……围观者啧啧称奇,消防员只是“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憨憨一笑。
消防队员,烈火中的逆行英雄。又到一年“119”,今年全国消防宣传月的主题为“生命至上”。四个字,字字重如千钧。关键时刻冲得上去,靠的是平日里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据悉,今年以来,通州消防共增加侦查、水域、搜救、灭火、供水、破拆六类18种新型装备器材,建设了39处消防水池、水鹤和11处取水码头,安装了1.29万个独立式感烟报警装置和79套智能化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同时,针对城市副中心重点工程、重点区域,今年新设立源头岛、马驹桥两座小型消防站,大幅度提高运河商务区、马驹桥镇中心区接处警速度。目前,全区消防救援站数量增至16个,微型消防站总数增至404个,城市副中心消防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练就不凡身手不仅在挥汗如雨的训练场上,还在一张张地图的“绣花”功夫里。
在通州区新华街消防救援站,几本手绘地图媲美印刷品。工工整整的地图上,每条街、每道河、每个小区、每个消火栓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画一本大概七八个小时吧。每个消防站都有手绘地图,这是传统。”新华街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郭斌介绍。
“我们辖区共有主干道13条,89个小区,139家重点单位。”上午骑车转,下午背点位,晚上全默写,针对南大街的“十八个半截胡同”,消防员还自创了“马熊紫蔡白头南”的顺口溜训练记忆力。现在,队里每个人都是“活地图”。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越盖越多。
新华街消防救援站辖区内有高层建筑421座,超高层建筑20座。通州消防救援支队在该站成立了“高层建筑灭火专业队”,大伙儿研发出“高层灭火救援侦察套装”“高层建筑楼梯间铺设水带操法”,利用现有装备重新组合,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在高层建筑灭火作战中独树一帜。
作为北京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平原区,通州区森林总面积33926公顷,绿树、花灌木等面积就达6万余亩。今年初,通州区发布加强区级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方案,全区将建设3支共95人的森林灭火队伍,未来将成为兼顾洪涝、地质灾害和其它事故灾难救援的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接到森林火灾报警后到达责任区最远点,不超过30分钟。
一声令下,森林消防员潘占尧冲出去,他身负20斤的风力灭火机跑步前行,与其他9位队员配合完成从准备到背机器再到灭火的全过程,全程仅用时4分钟。在今年的全市森林消防员大比武中,新成立的通州森林消防大队首次参赛即杀进决赛。
“我们森林消防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每年的森林防火期要到重点林地、重点区域巡查检查森林防火情况,近两年,每名队员的巡查里程达2400公里。”通州区专业森林消防大队队长宋长斌告诉记者。
看罢森林消防的训练,再把目光转到水面。
宽阔水域,一艘艘冲锋舟劈波斩浪,纵横驰骋。通州区消防水域救援队的队员正在北运河举行操艇绕标、翻船自救、潜水打捞等水上项目的演练。通州水域面积宽广,涉水事故多,建队8年来,水域救援队打捞、救援落水群众近百人次,在多次抗洪救援中冲锋在前。
近年来,通州区消防救援队伍正加快从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火场、洪灾、高山、深水,无论是急难险重,还是百姓家中难题,危急时刻,总有他们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