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丽)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被列入今年区政协重点课题调研,截至目前,已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现阶段,通州区每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已增至1万份,建立了随时可调用的31支流行病学调查队伍、1200人的常备采样队伍。
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今年通州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要求加强传染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发热哨点标准化建设,推进急救站点建设,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制度。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北京市卫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郭岩提出,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郭岩认为,城市建设要以健康为中心,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融入公共卫生理念,提升城市公共卫生能力。
区卫健委副主任、政协委员李文龙是此次专题调研组成员,他对专家观点十分认同。“我们在报告中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保障能力三方面发力。”李文龙介绍,报告还提出了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日常职责,建立起常态化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库,强化人员培训和演练,严格做到防护指南发布及时、防护物资储备充足、医护力量保障到位、隔离转运规范安全,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等诸多建议。
据悉,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通州区正不断加强医疗救治能力、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防护物资储备能力等。
同时,按照今年通州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的目标,各委办局、街道、乡镇要在两年内,100%完成“健康促进机关”创建,还将建设至少40%健康社区和健康村,建设50%健康促进学校,一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完成健康促进医院建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