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婧)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双节叠加的8天长假,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有序回暖。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局获悉,假日8天,本市重点监测的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8.6%。第三方数据显示,京城商品消费、夜间消费热点频出,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迎复苏,餐饮消费人气持续回升。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级商务部门和商业服务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大客流管控基础上,精心组织商品和服务。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积极备货、增加供给,确保节日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其中,新发地市场拓宽货源渠道,提供农产品产地直采直销服务,蔬菜供应品种恢复往年水平。
国庆节期间,百项消费季主题活动掀起了全城消费狂欢,激发京城消费新活力。北京消费季以“国潮、国货、国风、国韵”为主线,组织开展种类多样促消费活动,加大优质产品供给,满足品质化消费需求。同时,各商业企业积极开展全渠道促销,引入创意市集、艺术展、时装秀、情景互动体验、美食节等形式多样特色活动吸引客流。第三方数据显示,节日期间,22个重点商圈的66家购物中心客流平均回暖率为86.4%。
假日期间持续发放的北京消费券,进一步撬动了市场消费,特别是智能产品消费券,带动智能家电走俏节日市场。京东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平板电脑、扫地机器人、智能手表和手机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4.3%、90%、81.4%和48.1%。在汽车展销和各车企推出的系列优惠方案带动下,京城汽车市场也持续回暖。银联支付数据显示,节日期间汽车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3.5%。此外,假日期间婚庆需求增加,菜百、国华、中国黄金三家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3%。
除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已成为激发消费增长的新动能。假日期间,本市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活动,升级消费体验。银联数据显示,假日期间本市服务性消费人次同比增长8.5%,消费金额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