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230期 >2020-07-24编印

“订单种植”为脱贫注入新动能
受援地村民每亩红薯收入提高近2000元
刊发日期:2020-07-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7月17日这天,一份按着红手印的合同让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在京蒙扶贫协作的帮助下,来自通州区的北京市云仙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互利村签下订单,“预约”种植100亩品名“西瓜红”红薯。这份订单,不仅可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亩地还能提高近2000元的经济效益。

还没播种就签下订单?放在前几年,当地农户想都不敢想。青龙山,以响亮的名字和怡人的景色闻名。当地昼夜温差大,土质、光照、气温非常适合甘薯种植,产出的甘薯天然香糯、芬芳香甜。但当地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和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严重影响着甘薯种植的规模和农民积极性,既成了甘薯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也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在种植甘薯方面,互利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全村耕地共5253亩,其中甘薯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000余亩。甘薯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经济收入的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甘薯产业村。村里传统的产销模式是“先生产、后销售”,而这样的模式,可能会带来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在北京市和通州区的协调下,北京市云仙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互利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采用“订单种植”的办法,从原产地互利村收购红薯后,在北京进行红薯深加工,一来解决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难题,二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效增加当地百姓收入。

互利村党支部书记付永久说,这次与北京通州区合作,实现了村级特色产业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百姓种植甘薯的销路有了保障,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这种可持续的“订单式”消费扶贫,扩大了贫困户增收渠道,使大伙儿的收入明显增加,为当地甘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