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5214期 >2020-07-02编印

倾力答好优化营商环境答卷
副中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更好发展
刊发日期:2020-07-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

区政务服务大厅优化服务,让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记者  常鸣/ / 摄

本报记者 陈施君

搭建“零距离”企业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做好“店小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今年来,副中心接连发力,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同时,让企业在副中心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更好发展。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4年前入驻副中心,是物联网领域的科创企业。今年一季度,公司财务报告十分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28.9%,归母净利润同比翻6倍。3月20日,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副中心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不同寻常。

“没有区里的全方位服务,我们不可能在疫情期间登陆科创板,更不可能实现企业一季度业绩逆势增长。”佳华科技董事长李玮感慨。

春节前夕,疫情突如其来,此时公司上市筹备已到了关键节点,复工复产的资金压力也迫在眉睫。区相关部门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最快的一笔融资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15天,比往常提前了至少半个月。企业上市过程中,区内各部门通力合作,与企业"并肩作战”,在证明开具、事务办理方面快速推进,确保公司顺利上市。一系列“硬核”操作让企业高管们直言惊喜。

在对企业的“店小二”式服务中,我区尤其注重“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就在两天前,副中心又一家高科技企业——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筹备上市过程中,我区组织企业参与上交所培训学员课程,积极帮助申请市级资金补助,加快出台上市企业补贴政策。为帮助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今年向甘李药业分配非京籍应届毕业生落户指标9个,并提前兑现“通八条”奖励,790.83万元奖励已经拨付。

在对营商环境的考量中,常有这么一句话,“中小微企业觉得好才是真的好”。今年,为做好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我区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盘活资金链、充实人力链、打通物资链,构建核心要素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北京京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医疗器械的中小企业,“疫情期间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但是由于结款手续慢,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跟不上了。”公司总经理冯志宇多次与区发改委工作人员电话沟通申贷事宜。经过多方协调,北京通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公司专门开通了绿色信贷通道,7天内便完成了200万元贷款申报、审核及批复、发放。

线下密切沟通,线上也并行发力。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搭建的我区中小微企业数据库,目前已完成整体建设和测试,即将全面上线。平台已收录中小微企业122252家,一方面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等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另一方面,将着力打造政策扶持平台,实现政策发布与评估、企业政策诉求接派单等功能,全面打通区级各部门与中小微企业政策沟通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副中心持续迈出创新步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企业打开“方便之门”。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中小微企业需要进行变更手续报批办理,然而公司递交的报批材料缺少了药品生产地址变更批件。了解到企业急于恢复生产,区市场监管部门启用了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在材料不完备的情况下,先完成审批进行生产,疫情结束再补收材料,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2019年底,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某公司官网广告中宣传某设备取得了专利,但未标明专利号和种类。经过调查发现举报属实,但最终,这家企业却未收到罚单。原来,副中心在全市范围率先出台了《通州区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首次违反不予处罚清单(1.0版)》,该案中当事人确实具备合法有效的专利证明,且在行政机关责令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系首次被发现,符合不予处罚的情形。

首次免罚清单,体现了副中心“包容审慎”执法的温度:不是错了不罚,而是法条中有依法不予处罚的规定,对此进行整理细化,抱着包容执法、审慎监管的态度,护佑企业创新。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做法,让企业感受到了温情和便利。今年,副中心还将推出“城市会客厅”、“重点企业金卡制”等举措,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营商环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