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民生总第5209期 >2020-06-24编印

情系第二故乡 带入小针刀技术填补医疗空白 援蒙医生雷波:
脱贫路上 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刊发日期:2020-06-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本报讯(记者 张程伟)“疫情期间最着急的是回不去。”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援蒙干部关节创伤科医师雷波所说的“回不去”不是指回到通州的家,而是指他的第二故乡——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在那里有他放心不下的患者,有结下深厚友谊的当地同行,“以己所长,为牧民们减少病痛,让他们在脱贫路上能大步前进”是雷波为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年初因为疫情影响,回通州过年的雷波无法顺利返回科右中旗,他在医院忙着参与抗疫工作的同时,一直不忘第二故乡。每天用手机阅片,用微信与科右中旗的患者、同事沟通,他开启了远程诊疗。一得到可以前往内蒙古的通知后,他立刻打包行李,返回援助岗位。

       2019年10月9日,雷波奔赴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援助。科右中旗是蒙古族占80%的游牧民族居住区,雷波对口帮扶的单位是科右中旗中医院。该院始建于1965年,位于科右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担负着全旗25万人口及周边地区的中医医疗工作,是科右中旗唯一一家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相结合的中医专科医院,是科右中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设有18个临床科室,病床100张。其中,骨科疼痛门诊及针刀门诊虽然已挂牌成立,但一直没有开展诊疗服务,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从医经验的骨科医生, 雷波结合科右中旗中医院骨科的实际情况,针对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通过中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骨科同仁的通力协作,一个月时间内,让骨科疼痛门诊及针刀门诊的门诊量有了质的飞跃,达到300余人次,同时,开展针刀治疗50例、关节内注射患者30例、住院患者胸腔穿刺1例。很多患者专门从几十公里外,甚至百里以外的牧区来找雷波看病。

       今年3月中旬,雷波像往常一样完成每日例行查房回到诊室,一位名叫吴白乙拉的年轻患者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原来,这位患者是家里的重体力劳动者,干农活搬重物时不小心扭伤右膝关节,自行在家修养两日未见明显缓解,得知科右中旗中医院有北京骨科专家长期出诊,特意从100公里之外赶来。雷波通过为其进一步查体和检查,诊断为右膝关节前叉韧带损伤伴有半月板绞索,首先采取手法治疗使绞索的半月板初步复位,患者右膝关节疼痛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考虑到患者的家庭和经济条件,雷波积极联系扶贫办给他找到当地具备报销及手术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有效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4月以来,雷波利用休息时间,和当地扶贫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通过走访,他为59户贫困户建档立卡,针对他们各自的身体状况进行简单治疗,嘱咐日常生活饮食注意事项,并“因户制宜”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扶贫方案。在一个贫困户家中,雷波注意到一位大爷卧床呻吟,疼痛难忍,攀谈中了解到,大爷在放牧过程中,不慎绊倒,导致髌骨骨折,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大爷因为家里经济情况,拒绝手术,一直卧床在家。雷波根据大爷骨折情况及经济状况,予以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并指导拆除外固定后的康复治疗,最终使大爷得以痊愈,逢人就赞叹雷医生的仁心仁术。雷波坦言:“虽然这种治疗方案增加了工作量,但可以为患者节省千余元的手术费,这对于贫困户家庭意义重大”。

       雷波深知健康扶贫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扶贫战略,他的责任就是让服务区域的牧民们真正享受到健康扶贫的实惠。为此,在科右中旗中医院援派期间,他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及“双促进”与“双提高”的工作原则,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制定了中医骨伤科和针刀疼痛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将先进的小针刀诊疗技术带入帮扶医院,为当地医疗填补空白,并通过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手术技术指导等方法,着力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提升了医院中医骨伤科和针刀疼痛科技术、管理和服务能力。